什麼是高血壓?血壓高怎麼辦?
2022 年 1 月 17 日
/
根據2013-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,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.15%,其中男性28.38%,女性21.96%。
而2017-2020年盛行率更高達26.76%,有逐年攀升的現象,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。

高血壓之所以不容忽視,是因為長期血壓偏高,血管或心臟負荷會變大,容易造成動脈硬化或心室肥大等,嚴重則會引起主動脈剝離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疾病。
高血壓的定義
血壓需要每天定時測量,並且觀察兩星期,甚或一個月才具有參考價值。
量血壓之前最好先坐著休息5至10分鐘,若有喝茶、咖啡、酒等刺激性飲品,或飯後、沐浴、抽菸後,建議休息一小時後再進行測量。

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發布有關高血壓標準值的最新治療指引,目前血壓標準如下:
- 正常血壓:收縮壓<120mmHg,且舒張壓<80mmHg。
- 高血壓前期:收縮壓120~129mmHg,且舒張壓<80mmHg。
- 第一期高血壓:收縮壓130~139mmHg,或舒張壓80~89mmHg。
- 第二期高血壓:收縮壓≥140mmHg,或舒張壓≥90mmHg
高血壓前期表示血壓值進入警示狀態,若不好好控制飲食、生活型態的話,很有可能轉變成高血壓。
若收縮壓超過140或舒張壓超過90,得盡快諮詢醫師喔!
高血壓的原因
高血壓根據不同原因而分為「原發性高血壓」與「繼發性高血壓」。
- 原發性高血壓:指血壓升高的原因不明,可能與遺傳、生活型態等因素有關。
如:鹽分或酒精攝取過多、缺乏運動、體重過重。
大多數的高血壓屬於這一類,約占90~95%。

- 繼發性高血壓:指導致血壓升高的原因是其他生理或疾病因素所造成。
如:內分泌異常、腎臟疾病、懷孕、服用影響血壓升高之藥物等。
此類約占10%,只要找出原因、治療,血壓即可恢復。
高血壓的治療
不論是高血壓前期或已達高血壓標準,都要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,進而改善血壓。
1. 調整飲食:
- 降低鹽分的攝取,每日鹽分攝取量在6公克(約一茶匙)內。
- 並限制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,如動物內臟、蛋黃等。
- 炒菜時盡量以植物性油代替動物性油。
- 避免精緻、加工食品。
- 此外,近年來科學家研究所設計出的「得舒飲食」也對血壓控制有幫助喔!

2. 減重:BMI控制在22.5~25。
3. 戒煙、戒酒
4. 適度運動
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式有很多種,如:科學中藥、錠劑與水煎藥、針灸或導引等,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、症狀的表現不同,而採用不同的方式與藥物選擇。
若:
- 有高血壓家族史,平時自我記錄血壓有偏高,但尚未開始服藥
- 已開始服用西藥,想要配合中醫一起治療
- 服用西藥有些副作用出現,或是血壓仍控制不佳
不論是哪種情況,都歡迎找張醫師諮詢、治療喔!
若有記錄血壓或服用藥物者,記得攜帶相關資訊前往就診,以利醫師評估與協助。